技術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計算各配速區的平均步頻,可以選擇近一天、近一週、近30天或自行設定時間。分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步頻會比單次訓練準確。配速1至6區的標準皆為180spm,大部分跑者在配速1區的平均步頻最低。當進行步頻訓練一段時間後,也可以利用比較功能進行檢視,比較在不同訓練階段的前後差異,確認各區間的平均步頻是否有進步。
延伸閱讀:步頻是跑步技術之母
「各強度觸地時間表」提供跑者過去一段時間內不同強度配速下的觸地時間,協助跑者分析與追蹤自己的技術能力。跑步時每一步腳掌落在地面上的時間(單位:毫秒)
延伸閱讀:跑步時觸地時間要多短才算好?
「移動參數」意義即是:垂直振幅÷步幅×100%。它是成本效益比的概念,其中成本是垂直振幅,而效益是移動的距離。移動參數愈低,代表技術愈好,愈能確保你把能量用在向前而非向上。
延伸閱讀:可以具體量化跑姿優劣的「移動參數」
跑步時腳掌同時在空中的時間(單位:毫秒)
當觸地騰空比大於1.0,代表觸地時間高於騰空時間;若觸地騰空比等於1.0,即觸地時間等於騰空時間;觸地騰空比小於1.0,即觸地時間低於騰空時間。觸地騰空比愈小,表示每一步落地轉換的時間愈短,跑姿輕巧流暢,跑步效率較佳。
頂尖馬拉松選手觸地騰空比大約等於1.0;每一步花費的時間腳掌一半在地面,一半在空中。而一般跑者,觸地騰空比大多落在2.0附近。
延伸閱讀:進階技術分析:各強度騰空時間與觸地騰空比
50.0% 左 / 50.0% 右,代表雙腳接觸地時的間相等。 為了讓雙腳盡量平均分攤壓力,「觸地時間平衡」相差1.0%以上受傷風險較大。
「觸地時間」、「步頻」、「觸地時間平衡」三項技術指標可以用來監控、預防運動傷害,可歸類於「避免運動傷害」的技術指標。
延伸閱讀:徹底分析跑步平衡的利器:各強度觸地平衡表
跑步速度是由步頻與步幅所構成,想要跑得更快,可以透過提高步頻、增加步幅,或兩者同時提高的方式達成。
延伸閱讀:頂尖長跑選手的步頻與步幅
垂直振幅(Vertical Oscilation, 簡稱VO)的意義是身體重心垂直振動的高度。振幅愈大,跑步效率愈差。菁英跑者的垂直振幅可以壓到6公分以下,但一般跑者平均是10公分。
延伸閱讀:如何降低垂直振幅?